近期,在对太平老街走访时,虎门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座特殊的建筑——民国时期的太平镇警察局。
在老街坊陈伯的带领下,工作人员来到位于诚信街则徐幼儿园斜对面的镇海街。目前来看,只有三四米宽的镇海街顶多只算小巷子。但据陈伯介绍,这里和不远处的同德街是当年太平镇非常繁华的两条街道。
从镇海街口往里走二三十米,在一个老旧仓库门前,陈伯停了下来,他说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太平镇警察局旧址。
在陈伯指引下,工作人员向仓库大门侧后方退了几米,再抬头看的时候,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欧式风格的建筑,二、三楼阳台两侧竖立着红色的罗马柱,围栏造型精致,阳台屋檐是3个风格统一但款式各异的泥塑雕花。
经仓库主人同意,工作人员进入内部探访。这里内部结构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,从高大的门头、趟栊、褚红大木门,能看出当年此楼的气派。
不断往里探究,原来里面别有洞天,一楼左侧有两间暗房,估计是审讯室。透过铁窗,还有一个房间堆放着旧物,估计是用于收容犯人。
位于建筑内右侧的楼梯,是民国风格,实木材质,气派非凡。沿梯直上,能听到老旧木梯发出“吱吱”的声响,在时光的洗礼下,木楼梯散发着古旧的气息。
在二楼,往阳台方向,还有两个大房间,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亮整个空间。注意观察天花,会发现各层都有着不同形状的透光窗。
二层往里走,可见往下沉约一米多的夹层,在夹层里还有两个房间,位于一层疑似审讯室正上方。
因楼梯年久失修,部分梯级已悬空,为安全起见,未能再上至三层细究。从楼梯口往上看,可见两间木板隔间,统一漆成楼梯护栏的淡绿色。顶上是梁瓦结构,而阳台方向,顶上则是砖混结构,装有透光窗,风格迥异。
太平镇地处水陆要冲,人烟稠密,商旅众多。据《东莞市虎门镇志》记载,清末,太平墟设有水巡局,民国时期,太平镇设有警察机构。
太平镇的前身是“太平墟”,开埠于明末清初,至清朝末年,已发展成为莞邑三大墟镇之一,曾是珠三角的重要商品集散地、对外贸易关口,工商贸易直接影响粤港澳、辐射全国。
作为虎门的城市记忆,太平镇的历史是其中不可或缺部分。为了更好挖掘保护太平古墟的历史和人文风貌,目前镇政府已经着手太平古墟开展走访调研。同时也向全社广泛征集太平古墟的老物件、老照片及相关历史文献资料。
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鲜明时代烙印的纪实性老照片,包括建筑情况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、地形地貌、民风民俗、生产生活、名人志士等纪实性老照片;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